機器人第二人生

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 

淺談有關眼睛與視覺障礙.....

https://bslservice.blogspot.com/2007/11/blog-post_7473.html

美景九

由於這些年服務多重障礙者中,體認到視覺障礙者的困境,其中複雜的因素影響很大,並且深具個別化的差異。先瞭解醫學上眼睛的構造與功能,例如:「眼球的構造、外層的角膜、中間的虹膜、瞳孔、視網膜、水晶體、黃斑、視神經、視覺中心、玻璃液、黏膜(結膜)、眼球肌肉包括外直肌和側直肌等位置與交互功能。」


關於造成視覺缺損的原因與病症很多,其中提到影響視網膜和中心黃斑的病變會減退視力並可導致眼盲。服務的個案中,患有晶狀體後纖維組織增生疾病 (retrolental fibroplasia)者和外傷事故者所罹患的「視網膜剝離」(detached retina),通常症狀是視野中有漂浮的黑斑,病眼有閃光感和進行性視力模糊。


發生的原因,可能是視網膜(retina) 組織學層次分離引起,主要是指貼附於眼球後、側壁內面的感光組織層和眼球壁中間色素層之間的分離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視網膜上會出現一些小裂口,進展緩慢,而且無痛,玻璃體液 (vitreous humor)會外漏,導致眼球壁的中間色素層與內膜感光層之間剝離。沒有立即有效的治療方式,會導致永久失明。必須預防視網膜再次剝離。


其他視覺疾病包括青光眼(glaucoma)會造成視野缺損(visual-field defect)或盲(blindness)。慢性青光眼可治療、為解決高眼壓需動手術,若不治療,會造成視力的損傷或失明。


我自己本身的近視與散光,已經造成生活上的若干障礙,配戴眼鏡即可矯正改善,但是一旦完全喪失視覺,變成「盲人」,對於光覺的辨識能力多寡,絕對影響其生活能力,測量結果視野在5度以內者為盲,視野在5~20度間為弱視,在行動上甚為不便。因此視覺障礙者的心理、自理能力的重新適應、社會適應、復健、職業重建等面向是非常重要的。


況且,視覺障礙可分為「先天性」或者「後天性的」不同,發生的年齡與原因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與後續復健的重點。


例如:一位先天遺傳的盲人,在生活的適應上將更快地接受這個世界,發展觸覺與聽覺的敏感度,可以依賴有聲書與點字書學習,生活自理、心理調適、定向訓練、學習外出等也比較容易。相對地,如果因病或意外在人生中途至殘,將會在心理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之外,對於復健與身心調適,自身以及家人都需要付出更多倍的心力才行。


經常有後天中途至殘的盲人參與我們的學習內容,他們會表示「心中一直懊惱過去記得的世界已經逐漸消失不見,例如文字的形狀與各項生活人事物,不但心理上焦慮痛苦,並且因為外出活動的挫折,產生無助感,變得不喜歡出門以免受傷,在家摸索著生活方式,大多以聽電視、廣播等,接觸有限的社會。有時情緒敏感好像掉入谷底,原本熟悉的日常生活,變得常常要依靠他人,家人和朋友有時也不知道如何陪伴視覺障礙者走過這段人生低潮,所以重建的過程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。」


目前,各個社福團體已經發展出各式的職業重建內容,如「各項評估、視障輔具資源連結」如:放大鏡、擴視機或有聲的器具、螢幕放大軟體、盲用軟體與點字觸摸顯示器等,盲人能上網閱讀、學習技能,甚至找到工作。生活部分也推出各項福利,例如:視力協助與報讀、陪同就醫與外出、休閒活動陪同、居家環境整理等服務,讓生活品質更好。



延伸閱讀:

視覺障礙鑑定

視覺障礙者的特質

0 意見:

Loading
網友留言: